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汤金金 王鹏立 张继波)五年来,邓州市裴营乡耿营村鑫昊塑料编织袋厂董事长潘富微帮助村里兴建鱼塘、建村级文化广场、建文化茶馆、帮村里修通水泥路、逢年过节给贫困村民捐钱捐衣送粮油。
“之前,我在浙江一家塑编外企做管理工作,掌握了塑料编织技术,一直都有回家创业的想法,在2013年春节下定决心辞职回来创业。之后我变卖了市里的两处房产,经过多方筹借,凑了200多万元,8月底塑料编织袋厂终于建成投产。建厂期间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但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既然决定了做这件事,就会努力干好,开弓没有回头箭。”9月3日上午,谈及创业,潘富微眼中闪着泪光,难免有些激动。
据了解,目前该厂已投资1000万元,占地20亩,厂房4000余平方米,拥有两条从原料加工、拉丝、编织、裁切、印刷到成品的一条龙生产线。产品种类涉及面粉袋、粮食袋、化工袋等,每天生产量达10万余条,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产品销往南阳、信阳、平顶山、襄阳等多个城市。
鑫昊塑料编织袋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耿营村的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工厂吸纳周边60多名村民在此工作,安排贫困户5人,现已全部上岗。
今年46岁的耿营四组贫困村民王文青,婆婆中风,丈夫2016年患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全家人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我现在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平均能拿1800元,每个月富微还会给我补助300元,富微媳妇还经常拿东西到我家看望,富微一家都是好人啊,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起这个家。”王文青满含热泪。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一排整齐的板房里开着文化茶馆,耿营村支部书记耿云安告诉记者:“这是潘富微个人出资帮助邻居赵华建的文化茶社。赵华家4口人,儿子、儿媳、孙女都患有残疾、智障等重大疾病,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靠赵华,她自己还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潘富微在得知情况后,出资4万余元,给她建了这个文化小茶馆,每天茶水钱能收入80余元,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耿云安还告诉记者:“潘富微在创业的这5年里,共帮扶贫困户7万多元,逢年过节都会带领员工到贫困村民家中捐钱捐衣送米面;他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都会拿出几千元给学校,奖励本村小学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看到村里的沿河路雨天泥泞难行,他拿出10余万元,修建成平坦的水泥路;对于贫困户更是毫不吝啬,投资3万元帮助贫困村民李茂停开了一个农家院,以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捐款1万元修建村级文化广场;贫困户用小额贷款创业,也由鑫昊塑料编织袋厂担保,他帮助贫困户了解市场行情,请专家指导管理;现正在筹备资金,帮助两家贫困户兴建鱼塘……”
谈及未来的打算,潘富微说:“今年我刚刚进入村委工作,希望可以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过去两三个月,72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啟慧没有那么忙,不过也没有闲着。他保持着每天坚持练字、画画的习惯,还雕刻了《送瘟神》诗二首和一幅疫情帖。他用《送瘟神》诗二首做了一枚5厘米宽、8厘米高的随形印章,60字的疫情帖则被一字一字雕刻在一块米粒大小的猛犸牙片上。
12月4日上午,国强公益基金会向北京师范大学凉山教育扶贫基金的捐赠仪式在京师大厦举行。
三两名医生,一辆医疗服务车,组成一个“流动卫生室”,把诊疗服务“搬”到贫困户家门口,改坐诊为巡诊,变“请医”为“送医”。方城县博望镇运用这一方式,打通了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3月6日凌晨2时,石林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电话,有人在前柳江村某鸡场发生经济纠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满怀热情,认真负责地完成脱贫攻坚、惠民实事任务,把惠民实事做好做实,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5月31日,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炜、副调研员刘浩洪一行来到该局帮扶结对村舞阳县莲花镇拐子王村进行慰问,与莲花镇、莲花镇拐子王村相关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该局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丁珂这样表态道。
近期,漯河市临颍县卫健委驻巨陵镇大段村工作队结合“党员支部双承诺、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认真开展“三夏”麦收和秸秆禁烧工作。
6月2日上午,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拐子王村村民代表杨海成来到该市城管局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送来一面绣有“情系百姓 人民公仆”的锦旗,对驻村干部丁珂驻村工作所做实事、好事表示感谢。
侯集镇苏庄村位于舞阳县东北部35公里处,地域偏僻,经济落后。全村285户1068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21人,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2015年8月,县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与苏庄村联姻,成为结对帮扶共建单位,开启了苏庄村新的篇章。
近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表彰2019年度金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邮储银行驻马店市分行获得金融扶贫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