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王成会)11月1日,邓州市文广旅局为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该市乡村旅游观摩团40余人,外出学习取经。
近年来,西峡县整合6000余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服务配套工程,通过打造全域旅游、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扶贫,为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群众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西峡县五里桥镇万亩猕猴桃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首先,观摩团来到西峡县五里桥镇万亩猕猴桃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有机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猕猴桃品质品牌,培育出“恐龙峡”等商标,推进农游融合发展,建成3000亩猕猴桃采摘园,提高果品价值,通过农游采摘,实现果品按斤卖到按个卖的转变,红心猕猴桃每个卖到3元,亩均效益突破万元。该基地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支撑、田园文化的重要栽体、精准扶贫的生产车间,被河南省科技局授予“南阳农业示范区标准化基地”,被南阳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命名为“农游一体示范区”。
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民宿园
接着,市观摩团参观了该县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民宿园。该村挖掘农耕作坊民俗文化,再现传统生产耕作情景,让人记住乡愁,找到家的味道,建成家风家训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精准扶贫路上迈出新步伐。该村举办广场舞大赛,开展寻找“美丽家庭”和创建“美丽庭院”活动,兴起白庙街会,呈现白天鲜花盛放、夜晚流光溢彩的效果,双节高峰期游客达到20万人,双休日达到5000人。
二郎坪镇湾潭村农耕民俗园
随后,市观摩团参观了西峡县二郎坪镇湾潭村农耕民俗园。该村以乡村旅游上档升级为突破口,建设农游一体的农耕民俗园,以休闲食宿、参与农作,互动体验、助力扶贫为重点,配套农家乐10余家,袋料香菇扶贫基地30亩,宛药爱农山茱萸扶贫基地8000亩,天正蜂业蜂箱260余箱,不仅实现了山上有药材、山下有蜂群、基地有香菇、农户有宾馆、家家户户有项目的立体扶贫模式,还能满足游客春看花(山茱萸)、夏避暑(农家宾馆)、秋摘菇(香菇)、冬采蜜(收割蜂蜜),实现农游一体,以游带富脱贫。2017年,该村17户38人全部顺利脱贫,摘掉贫困村帽子。
“遵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战四季度’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际,积极对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员、贫困人口等,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分层次逐级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文化旅游创收能力,有效提升邓州市文化旅游脱贫、带动脱贫致富能力,掀起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热潮。”邓州市文广旅局局长高玉晓如此说。
(映象网邓州新闻热线:13513776106,投稿邮箱:878909463@qq.com。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烈日炎炎,80多岁的闫大爷独自乘坐轮椅到漯河市源汇区人社局为自己和老伴办理社保卡,该局工作人员多方协调,热心服务,获得了闫大爷的感谢。
全县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临颍县工信局认真查摆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树服务理念,以“三抓三提”,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泱泱黄河,巍巍太行,河洛交汇,太极故乡。
近日,漯河市源汇区工信局通过召开座谈会,进企业调研等形式,了解企业想法,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实际,围绕“促消费 惠民生 激活力 稳运行”制定了《源汇区“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生活消费品生产企业促销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对象及参与方式,为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漯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整合运维资源、加强技术扶持和完善监控设备等方法,实现大数据管理、全天候检测、智能化调度,全面提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精细化、科学化监管水平,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今年漯河市郾城区继续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手机App人脸识别认证方式。2020年上半年的认证工作已于5月1日全面启动,将于5月31日截止,郾城区人社局多措并举,强化服务,确保认证工作圆满完成。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民生发展,近期,漯河市郾城区人社局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的方式,在龙城镇湖西王村扎实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
漯河市郾城区人社局在开展“一把手体验服务日”活动的基础上,将局科级干部全部纳入“换位体验服务日”范围,积极组织到局服务大厅参与换位体验服务活动。
6月2日,濮阳市在范县开展“清剿百吨王”大会战。
此次活动有效缓解了社区居民领取健康证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在团员青年中营造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岗位及各类志愿服务中去,以点滴温情汇聚成爱的力量,成为消除疫情阴霾的志愿红。”活动结束后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