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张国栋)“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后来清走垃圾和淤泥,打造稻虾混养产业基地,成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邓州市以“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美丽的新家园让周围的居民点赞不已。
邓州市把坑塘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和突破口,统筹谋划,科学决策,稳步推进坑塘治理。
该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全市107个贫困村的192座坑塘进行整治。同时,将全市闲置土地清理、街头巷道硬化、房前屋后绿化、乡村文化挖掘等工程同步推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该市各镇村对坑塘整治后,又对外承包发展养殖业,发展稻蟹混养、稻虾混养,提高了村民收入。全市计划在7个乡镇推行7100多亩的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和鱼类养殖等,不少坑塘恢复了生机。
同时,该市在“南水北调渠首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化肥,这非常适合发展稻虾混养,因为养殖小龙虾不能投放农药、化肥。”在高集镇千亩稻虾混养基地内,河南楚豫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顾问范恒品说,除了有机稻米的收入外,小龙虾每亩能收入6000多元。记者了解到,余家村稻虾混养项目产业直接帮扶带动附近8个自然村163户,每户每月可以分红500元,已发放扶贫款8.15万元。同时带动附近30名村民在此务工,其中包含1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
截至目前,邓州市已完成1678座坑塘整治。该市鼓励村民承包坑塘,使闲置的资源活起来,最大限度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市坚持“谁整治、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发挥民间投资作用,优先选择群众基础好、条件成熟、投资少、见效快的坑塘作为突破口,率先启动,积极树立典型示范。高集镇吕堂等村把丹江水引入村内坑塘,发展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发展生态农业,取得突出成效。
(映象网邓州新闻热线:13513776106,投稿邮箱:878909463@qq.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满怀热情,认真负责地完成脱贫攻坚、惠民实事任务,把惠民实事做好做实,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5月31日,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炜、副调研员刘浩洪一行来到该局帮扶结对村舞阳县莲花镇拐子王村进行慰问,与莲花镇、莲花镇拐子王村相关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该局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丁珂这样表态道。
2020年“三夏”之际,漯河市城管局先后到窦庄村、拐子王村开展驻村慰问活动,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促脱贫、谋发展,为帮扶结对村的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5月6日上午,漯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源汇大队联合源汇区住建部门、源汇新区管委会,组织人员对辖区内三个小区私搭乱建、毁绿种菜、私装地锁等违规乱象进行了集中整治。
近期,漯河市临颍县卫健委驻巨陵镇大段村工作队结合“党员支部双承诺、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认真开展“三夏”麦收和秸秆禁烧工作。
为切实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漯河市临颍县市场监管局自5月26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吴集村大蒜种植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我们的大蒜蒜香浓郁、辣味辛烈,捣汁不懈、隔夜不馊”……“五一”期间,漯河市纪委监委派驻临颍县皇帝庙乡吴集村第一书记安康、刘乐携手出镜,拍了一段抖音短视频,助力吴集村蒜农销售大蒜。
4月24日上午,漯河市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6月2日上午,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拐子王村村民代表杨海成来到该市城管局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送来一面绣有“情系百姓 人民公仆”的锦旗,对驻村干部丁珂驻村工作所做实事、好事表示感谢。
侯集镇苏庄村位于舞阳县东北部35公里处,地域偏僻,经济落后。全村285户1068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21人,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2015年8月,县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与苏庄村联姻,成为结对帮扶共建单位,开启了苏庄村新的篇章。
5月12日,由河南贾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舞阳贾湖陶艺村项目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