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邓州张志满:从贫困户到农场主的华丽转身

2020-08-05 10:53:35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申连伟 通讯员 林海燕 张雪洁从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邓州市张村镇赵家村的张志满用3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蝶变”。

8月2日,当记者走进近张村镇赵家村“志满家庭农场”时,就听到院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走进一看,张志满连同技术人员正在与村里几名贫困户探讨黄牛养殖的问题。“这母牛再等几个月就要下小牛崽了,这个时期一天得喂个七八次食、四五次水才可以。”技术人员一边将饲料投向牛槽一边给大家讲解道。

“市里、镇上的专家们经常来我这农场指导,村里的这几个老乡,也有意愿发展黄牛养殖。我便邀请大家来我这农场里,趁这机会好好学习。”张志满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还在困境中的人们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

“10多年前的意外导致身体残疾干不了重活,一双儿女又都在求学阶段,压力徒然增加,全家都靠妻子在外务工艰难维持生活。我本来还是挺乐观的,但一次次地找工作失败之后,意志也就逐渐的消沉下去了。”张志满说。

2017年,张志满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建档立卡户一样,我享受到很多帮扶政策,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身上的压力减轻了很多。”张志满说。然而,被评为贫困户也不是光彩的事情,憋着一股劲儿的他,不甘现状,想早日脱贫,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正是这一年,在帮扶责任人及驻村第一书记的鼓励下,张志满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之路。没技术?帮扶人第一时间联系成人学校,为他制订了专项培训计划,带他一起住在养殖大户家中,虚心学习养牛技术。没资金?帮扶人垫资为他购买牛犊,同时协调小额贷款,供其扩大养殖规模。

“志满特别能吃苦,他每天都和牛待在一起,观察牛的生活习性,遇到不懂的就查资料问专家。”帮扶责任人卢景策介绍说。也正是这般不懈努力和艰辛的付出,张志满这个对养殖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慢慢变成了行家里手。

“最开始的两头小牛犊长大后,我都留做繁殖。就这样大牛生小牛,留母牛卖公牛,现在我这牛棚里还有十来头呢。卖牛的钱,不但让咱脱了贫,还一下子奔小康了,你说高兴不高兴。”张志满开心的说。

日子步入正轨的张志满,主动找到驻村第一书记樊子刚,希望能为全村脱贫攻坚做出一点贡献。“对于养牛,我是有底气的,我认为自己有能力养好,也有能力帮助其他人养好牛。”张志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志满家庭农场”挂牌成立了。“我们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和辐射带动,让贫困群众在享受扶贫政策的同时,能够依靠自身和集体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脱贫增收。”驻村第一书记樊子刚介绍说。“志满家庭农场”的成立归根到底就是一条由稳定脱贫到稳定致富的新路子。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养殖,形成种、养、贮结合的产业链,同时,推进种植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优势互补,极大地节约种植养殖及销售成本,给村民带来稳定收入。

眼下,“志满家庭农场”经营的红红火火,母牛已发展到12头,承包的土地也达30多亩,种植的作物有玉米、花生、高粱、小麦等。能自己赚钱,还能带动其他群众一起增收致富,张志满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以志满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为宗旨,通过辐射带动和技能培训,到今年年底,将流转土地扩大到200余亩,黄牛养殖发展到50余头,带动周围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在镇里举办的一次“感党恩”宣讲活动上,张志满回首自己的奋斗历程,感慨地说,“党和政府在很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我们要有志气、有志向,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才更有奔头。”

(映象网邓州新闻热线:17638149609,投稿邮箱:hnrdengzhou@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邓州农商银行召开2021年五月份业务分析会 邓州农商银行召开2021年五月份业务分析会

精品原创

邓州市桑庄镇:崇学尚教 筑梦未来 邓州市桑庄镇:崇学尚教 筑梦未来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