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卢士传)时下,在邓州高集镇,“东菜、西烟、南林果、北花卉”成了该镇产业调整中的四个关键词,而这里努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动三产融合的成功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2018年12月18日,就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三权”改革推进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高集镇镇长陈峰。
建设中的诚旭现代农业产业园
“高集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要想快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是一条比较科学的路子。” 陈峰说道。
近年来,高集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市委总体要求和部署,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结合自身实际,把镇域经济发展重点定位于近郊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通过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首先,积极培育,打造出代岗碧溪园、明池恒林苑、堰陂长肖农业合作社和袁庄新垅塬合作社四大龙头农业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围绕张沟水库、驰诚驾校、刁南干渠在王庄、高集、西岭东、明池、胡铁等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发展稻虾混养、中草药种植等高效生态农业。
优质草莓种植基地
长势喜人的草莓
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特色项目。这其中包括2018年8月,高集镇与山东奥龙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邓州市诚旭现代农业产业园、“好想鹅”项目与代岗村碧溪苑合作建设的占地1000余亩的养殖基地、入选中科院“百县草莓示范园”项目的杨营村同福农场等。目前,前两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杨营村同福农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草莓种植基地。
此外,为了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该镇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创新推进农业“三权”改革,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动员村级集体入股农业企业参与分红、吸纳村民入股生产经营分红,从而达到企业增效、集体增资、农户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合作共赢效果。
目前,在高集镇广大干群的努力下,该镇的产业调整已初见成效,截止11月底,全镇GDP达到16.9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3.2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9.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22元。
自2019年1月1日起,许昌市将在禁行区域内,全天禁止本市和外埠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通行,在许昌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道路禁止黄标车通行。
为进一步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宣传各地扶持政策,点燃大众返乡创业热情,映象网特推出大型联动专栏《金燕归巢 筑梦乡村》,一窥河南18地市返乡先锋兵的创业传奇,书写河南“三农”崛起出彩篇章。
9月11日,正准备从北京乘车回家的漯河市三院乳腺外科医师崔贺华在等待查票时听到广播里急促的播报了一则求救信息。
6月10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中原快车·古都夜八点”号高铁旅游列车将在本周五正式开行,
孝老敬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弘扬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近日,舞阳县侯集镇余庄村为村内部分70岁以上老人举办了“饺子宴”联欢活动。
8月14日下午1:30分左右,在大连北至武汉的G2628次列车上,漯河市总工会组织休养的劳模们正在该次列车上返程休息,在7号车厢的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赵森忽然听到发出的2号车厢一男性乘客急性发病、紧急求救的广播。
1月4日,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省级专家,对新建郑(州)万(州)高铁禹州段736.3515亩临时用地复垦情况进行县级初验。
1月4日上午,邓州市公安局高集派出所民警付家乐带领辅警在辖区进行宣传走访时,有热心群众反映:一名女子因找不到家,被好心的村民收留,已有一个月了。
王高雷团结村两委干部,带领驻村工作员队,坚持白天走访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晚上思考总结谋划脱贫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贫,用真情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据了解,此次慢性病检查活动是由该市卫健委及医保局联合行动。自6月23日起到本月底,要求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划片对慢性病已鉴定不合格人群、健康的和外出返乡的人群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