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温成)邓州市十林、张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灌区杨寨拦河坝施工引导工程,历时近二年,现已顺利完成了泵站机组试运行工作,按期完成业主单位预定的通水目标,并得到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
该项目自2018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备受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期待,并得到了十林镇、罗庄镇政府的大力配合。邓州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如期竣工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该市十林、张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灌区工程是根据《邓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策划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总投资10221.7万元,是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水利及水资源支撑外,并可为该辖区灌溉农田3.2万亩。本次工程通过在湍河杨寨处建设拦河坝工程,为灌区提供水源工程,并建设提灌站、灌溉渠道工程,为灌区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水源,提供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杨寨拦河坝施工导流采用两期围堰导流,施工中先进行右岸施工,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左岸施工。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节点工期目标,项目部努力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狠抓工期,狠抓管理。在2018年9月15日完成右岸坝段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并顺利实现目标工期节点;2018年12月30日完成左岸坝段主体工程施工任务;2019年10月底完成两级提灌站主体工程施工任务。且在11月29日顺利完成了泵站机组试运行工作,按期完成业主单位预定的通水目标。
(映象网邓州新闻热线:13513776106,投稿邮箱:878909463@qq.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为充分挖掘党史教育基地的历史内涵,深入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让群众全面了解杨水才的光辉事迹,4月8日起,许昌市杨水才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全方位收集整理杨水才同志事迹,丰富实物资料。
6月1日-6月9日,二七区马寨镇属学校相继开展了“加强爱国教育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近日,国有襄城县林场及时组织30多名职工利用一周时间,重点对无絮杨苗木基地集中实施除草松土、抹芽打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苗期管理工作,对苗木基地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了苗木茁壮生长,增强了苗木抗逆能力,提高了苗木质量。
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10月12日上午,建安区法院组织党员干警,前往杨水才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党的好干部杨水才同志。
1月4日上午,邓州市公安局高集派出所民警付家乐带领辅警在辖区进行宣传走访时,有热心群众反映:一名女子因找不到家,被好心的村民收留,已有一个月了。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这一主题,10月12日,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玉芬带领该院部分党员干警参观杨水才纪念馆和党史党建主题公园。
近日,许昌市建安区供电公司派驻蒋李集岗申村第一书记杨军恒,带领建安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干部,在配合村两委做好禁烧工作同时,帮助贫困户家庭抢收抢种,解决贫困群众三夏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贫困群众一起顶烈日,流热汗,深得村民称赞。
走进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村民杨胜利家时,他正在清理牛圈。18头已经长成的肉牛被安置在3个牛圈内。虽然家里地方不大,但是被杨胜利收拾得井井有条。难以想象,这个没有右臂的小伙子克服了多少困难、吃了多少苦头,从饲养两头牛犊脱贫致富。提到自己的脱贫经历,杨胜利十分感慨:“畜牧养殖培训班如及时雨,第一书记的帮扶,党和政府的关心,激起杨胜利的脱贫信心,没有他们我脱不了贫。”
2018年3月,建安区纪委监察委宣传部干部杨千雨成为帮扶队员后,迈开双脚,逐家逐户对帮扶对象家庭人员构成、生产生活状况、住房、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纳梳理,认真填写贫困户“明白卡”,力争做到精准扶贫。
据了解,此次慢性病检查活动是由该市卫健委及医保局联合行动。自6月23日起到本月底,要求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划片对慢性病已鉴定不合格人群、健康的和外出返乡的人群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