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杂交小麦学术研讨会现场
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中献 浩博)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17日,全国杂交小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邓州市腰店镇杂交小麦千亩示范基地召开。
此次研讨会是京邓协作的又一硕果。研讨会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赵春江,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小麦中心研究员赵昌平等全国2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6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出席研讨会。科技部、农业农村工作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直管办、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南阳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
邓州市市长罗岩涛在研讨会上致辞
南阳市市委常委、邓州市市委书记吴刚热情洋溢地讲话
会上,邓州市市长罗岩涛主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致辞!南阳市市委常委、邓州市市委书记吴刚详细简绍了邓州市市情及近年来邓州市杂交小麦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吴书记介绍道,邓州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邓州市处于南北麦区交叉过渡带,是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有耕地244万亩,每年繁育良种5000万公斤,建立了良种繁育、良种推广、质量检测、仓储加工四大体系,具有辐射全国各主要麦区的潜力。邓州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计划流转土地面积70万亩,为杂交小麦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作为我国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并得到了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及北京市的高度重视,在北京市支援合作办、河南省发改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政府的大支持下,建立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对加速推进我国杂交小麦种业发展和京邓农业科技全面深入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同时,国家杂交小麦项目(邓州)产业化基地是全面落实北京市农科院和邓州市政府签署的《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建设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的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基地以我国首创的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为依托,主要开展杂交小麦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打造国家级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和国际领先的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平台,是京豫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获得了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小麦良种攻关等资金支持。
项目一期工程包括120亩科研中心和种子加工检测中心,310亩基因资源圃和育种站,1万亩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示范区。到2018年12月可初步建成,预计2020年可形成年生产与加工1500万公斤小麦杂交种的能力,可为小麦粮食生产提供约200万亩的优质种子。据了解,种子加工检测中心已于今年1月份奠基开工,进展顺利,预计12月底能够投入使用。
此外,2018年1月,全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在邓州开工建设。 同时,在邓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邓州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在邓州市湍河、腰店镇、桑庄镇、孟楼镇、十林镇及宛城区打造了万亩级别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预计2018 年规模化制种产量可达300kg/亩以上。且依托基地,组织开展了小麦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选育、种质资源改良、制种试验、组合测试、强优势杂交小麦创制、品种展示示范和亲本繁殖等15项次科学实验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发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科技部高技术处葛毅强处长、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张野田调研员和赵春江院士等与会的专家、院士及河南省有关部门领导相继发了言。
与会的院士、专家和邓州市相关领导现场查看杂交小麦生产情况
据了解,京邓协作从2014年开始,源于邓州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1968年10月,引丹陶岔工程开始施工,1974年8月16日通水。6年时间中,邓州常年出动民工4万多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投工投料投资1.3亿多元,完成了4.4公里长的引渠、渠首闸,8公里长的引丹总干渠以及下洼枢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陶岔工程建设过程中,邓州有2280多人致伤致残,有14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邓州人民用“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甘于牺牲、无私奉献、为国分忧”铸就了伟大的“渠首精神”。
邓州人民不仅修建了陶岔渠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还前后接纳了6万多名库区移民。特别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搬迁中,邓州市奉献数万亩良田、兴建29个移民社区,接纳移民6917户30008人,占河南省移民安置总人数的近1/5。从2008年12月启动移民建设试点,到2011年8月顺利完成移民迁安任务,邓州市各级移民干部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移民大搬迁的壮歌。
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邓州还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迁、转污染企业180余家,全面杜绝了污染排放。为保护库区水源质量,邓州市先后放弃11个建设项目,工业产值损失10多亿元,税收损失2亿多元。
京邓对口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邓州市积极作为、加强协调、着力推进,对口合作工作呈现了高层对接发力、项目实施顺利、商务协作拓展、人才交流深入的新景象。
高层对接常态化。邓州市高度重视对口合作工作,近年来,该市“四大家”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与国家部委高位对接、汇报工作、洽谈项目。该市市直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先后十余次赴北京开展工作、互动交流、寻求支持。北京西城区领导也多次莅邓考察、协作“结亲”。两地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十余个,在经贸、金融、科教、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
协作项目建设顺利。京邓对口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在环保、产业帮扶等方面,支持邓州市对口协作项目近50个,资金9000余万元。仅2017年,承担对口协作项目7个,协作资金3034万元。在项目建设上,北京西城区援建邓州市的一水厂建成运行。2017年9月,由北京西城区支持2000万元建设资金援建的北京路学校开工奠基。2018年1月,我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在邓州开工建设。
名优特产品推介深入。名优特产品进京展销推介是对口合作工作中的重点。一方面邓州市注册“南水源”公共服务商标,整合打包邓州名优特产品统一销售;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拓展名优特产品进京渠道。2016年以来,邓州市组织赴京展销会两次,参加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两次,有11家企业7大类128种产品参与展销,产品种类多,富有特色,深受北京市民的欢迎。通过对口协作平台,邓州市向北京市场推介的特色产品品种30余个,销售额达4800多万元。
“百名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对口协作干部交流常态化机制,为京邓长期合作搭建了桥梁。近年来,北京西城区有4名领导干部到邓州挂职副市长,他们为两地合作牵线搭桥,对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邓州也派出9名领导干部赴京挂职锻炼。北京市派专家、讲师团队莅邓开展义诊、授课活动,邓州市先后派出40余人赴京挂职培训。邓州市启动实施“百名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100名到北京西城区挂职锻炼。现已有教育系统3批60名同志、卫生系统3批14名同志、乡镇(街区)及市直单位39名同志赴京参加培训、交流学习。
小麦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这一空白正在被我省科技工作者填补。
小麦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这一空白正在被我省科技工作者填补。”茹振钢估算,新型杂交小麦如果能在国内全面推广,相当于新增加了一个河南麦区的产量。
7月3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由河南科技学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已经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6月12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党支部书记赵昌平到我市考察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市领导王兵、王宾、王新堂陪同。